关于古人的“历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6:36:04
中国古人是用哪种历法的?阴历?阳历?还是都用?。。。像清明节,好像农历里没有确定的日期,他们是怎样确定这天的?

★夏历★
  夏历 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称为农历、阴历、殷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农历(夏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因年久失修,大小月无定序,不时有2-4个大月、2-3个小月相邻,以缺中气之月为闰月,闰月游移不定,各年同名节气在格里历(简称格历)3-4天里波动,不便推算、记忆和使用。傣历来源于古代夏历,19年7闰,采用“平朔法”——单月大,双月小,固定闰九月大,大小月相间定序,约5年改1个八月大,方便记忆和使用[1]。本方案返扑归真,借鉴傣历,并加以创新,使阴月阳年更加规范。

  1.置闰 南朝宋大明六年——463AD大科学家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计391年144闰;唐代李淳风的《德麟历》始改为“在缺中气之月置闰”,实际上仍保持19年7闰的基本格局,沿用至今。傣历采用“平朔法”、单月大,双月小,固定闰九月,比夏历早3个月,推测系从秦历脱胎而来。返本归源,本方案借鉴傣历,并固定单月小,双月大,闰六月(大月),以公元19的整倍数为闰年周期,按现行闰年次序,固定在第3、6、9、11、14、17、19年为闰年,但逢公元尾数333、666、000年份所在的19年7闰,免去后“8年3闰”,成为“11年4闰”。本方案月均近似朔望月,年均近似回归年,固定闰六月,跟寒暑周期基本相符。(表1)

  2.大小月 固定单月小,双月大,闰六月大。除公元尾数为000、165、335、500、665、835年外,凡5的倍数年份的正月改为大月。本方案在333又1/3年里有333.33333×12+122.754386=4122.754386个月,其中有(333.33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