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我分析下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二的平仄,尤其是第一句和第二句,还有整首中的拗救?谢谢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0:38:44

你只须要记熟下面两点基本常识,遇到任何一首近体诗,其格律一望便知;如其平仄有错,或句式排列有误(必然失粘、失对)也一目了然。
律句(七言减去前两字即为五言)只有四个句式(丅=平可仄,丄=仄可平):
【甲】丅平丄仄平平仄,【乙】丄仄平平丄仄平。
【丙】丄仄丅平平仄仄,【丁】丅平丄仄仄平平。
(甲丙丁句一、三字,乙句一、五字,本平可仄、本仄可平;丙句尾三字可“仄平仄”甚或“三仄脚”,这些都无条件的。甲句五、六字和乙句第三字如用了仄声,叫“拗”,条件是必须将乙句的第五字用平声“救”。字的序数就七言说的,五言可类推。)
律诗只有四种排列组合:
(一)甲乙丙丁甲乙丙丁,(二)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三)丁乙丙丁甲乙丙丁,(四)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后两种格式只是为了首句入韵,将前两种格式的头换成与尾相同的句式。绝句截前四句而成。五言律、绝,均取各句下五字。)
你问的这首,一看便知其平仄没任何错误,但第一句和第二句排列有误,这样第二句与第三句“失粘”(本该“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乙】摇落深知宋玉悲,【丁】风流儒雅亦吾师。
【丙】怅望千秋一洒泪,【丁】萧条异代不同时。
【甲】江山故宅空文藻,【乙】云雨荒台岂梦思。
【丙】最是楚宫俱泯灭,【丁】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首没有“拗救”的句子。

汉语拼音第一二三声是平声.第四声是仄声,自己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