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江后人们怎样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4 14:17:49

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出身贵族,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并委以左徒的高官。但是之后一直遭到楚国王室的排挤和放逐。公元前278年,楚国被攻破,屈原甚感绝望,在5月5日投入汨罗江自尽。但是他一直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他死后,大家一起坐船去寻找他的尸体,却始终未有结果。于是年年都有百姓去寻找,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习俗。这就是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的原因。还有一个故事是解释吃粽子的习俗。屈原被贬到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边高歌寄托悲苦。江边的一个渔夫不赞成他的愁闷,劝说道:既然别人都是肮脏的,你又何苦自命清高,如果别人都是醉的,你干嘛要醒呢?屈原答道:我宁愿跳到清澈的江水中去也不能往污泥里跳来弄脏自己的身体。屈原跳江后,这个渔夫把竹筒里的米粒撒到江水中来纪念他。因此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正是因为这个渔夫,屈原渔父才能够诞生并流传于世。当然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有的说人们吃粽子是因为屈原死去那天,为了防止大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而向江中投放粽子而形成的习俗。

屈原跳江自杀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老百姓怕屈原的鬼魂挨饿,就用竹筒盛米,扔到江里给他吃。可是米全被鱼儿给吃了,于是人们就乘龙舟将用粽叶包的饭团扔进江里给屈原吃。

我记得看过,不大记得了,还是粗略的跟你说一下,他跳江后,人们很伤心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溪里给鱼吃饱,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所以5月5人们就包粽子吃粽子,现在应该没人把粽子投到溪里那么浪费吧,呵,我记得在书上面看过的

因为担心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啄食。。。就将米洒到江中喂鱼

将饭团扔进江中,以免鱼吃他的身体

将饭团扔进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