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的最大责任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1:59:12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得党心民心。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践中,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很有感触的体会到,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大学生更有责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而我国未来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大学是知识创新力量集中、技术创新手段先进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所以大学生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们国家民主富强事的实现;大学生的质量将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到主人翁的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民本意识。重视培养自身的“亲民、爱民、为民”意识,努力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二是民主法制意识。平时多看多听多想,培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体现民意、保障民权的观念和素质,培养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素质。三是公平正义意识。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公道正直地为人处世,维护社会公义。四是生态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关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后果,选择对子孙万代有益的价值取向。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养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融洽相处的良好品德。六是自律清廉意识。要培养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廉洁意识,为我们的国家造就出具有清廉之风的新一代后备力量。
  面向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强化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一是教化能力,即教育、教导、引导、劝导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变成约束其行为的内在信念。二是统领能力,即控制、监督与协调的能力,能够使周围的人同心同德,有效有序地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勤奋工作。三是整合能力,即代表和整合民意的能力,能够把公意整合为决策或政策,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依法办事的能力,即善于运用合法的手段组织活动、管理事务、维护权益。五是创新能力,即善于通过创新来高效率地推动工作。通过扎实的教育与培养,使大学生树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