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表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35:22
恩`
就是用很浪漫的诗歌表白`要带有相思的意境~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竹枝词(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这首诗的姑娘,也许正在尝着失恋的痛苦,也许是丈夫已经变了心。唱出来的调子是低沉的。她正在体味着自己的苦痛。这一首运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先写眼前的景物,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本来没有具体形象的内心感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一句写满山桃花的灿烂,下一句写一江春水的浩淼。单从写景来说,这两句也是优美的;但是这位姑娘的心思并不在于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她不过是眼看了这些景色,有所触发罢了。触发什么呢?就是下面这两个比喻:“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桃花是易谢的,它正象那位郎君的爱情一样;而流水是无尽的,正好比自己的无穷痛苦。读了这两句,谁能不为它的比喻的鲜明准确而感动!许多人都认为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罕有的名句,哪里知道在这之前,已经先有了“水流无限似侬愁”这样震人心弦的诗句呢!

竹枝词,据刘禹锡的自序说,他在建平作官的时候(建平,古郡名,故城在今四川巫山县),看见当地的人唱着一种歌曲,是用笛子和鼓伴奏的,一边唱一边跳舞。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采用了他们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体裁和七绝一样。本来这种民歌,在唐代早已流行。大历年间登进士第的刘商,就写过一首《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其中说:“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落叶秋风多。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比刘禹锡的《竹枝词》还早。从诗中叙述来看,它是川动鄂西一带的民歌,而且和古代楚国民歌颇有渊源关系。可惜后来这种唱法失传了。只从《花间集》保存的几首竹枝词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