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善待百姓和不善待百姓的君主及概括他们影响的成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27:53

善待:唐太宗李世民,“民如水,君若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启示: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宴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宴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宴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宴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晏子笑了笑。景公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晏子春秋全译、卷第一

善待:唐太宗李世民,“民如水,君若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
但是历史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 封建王朝并非都得到了民心。先说近的,如果“得天 下者必得民心”,那清军人关,建立清朝时又得到
了什么民心?相反,由于不得民心,所以才“留头不 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才“扬州十日、嘉定三 屠”。你可以说当时明朝太腐朽,把天下让给满族 建立的王朝至少好一点,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至少清朝在得到天下之际, 是毫无民心可言的。当时的老百姓对这个关外的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