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acl来溶雪,原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1:29:04
降低雪的熔点?

请详细解释一下!

“氯盐类”融雪剂的融雪原理是:“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如,氯化钠(食盐主要成分)溶于水后冰点在-10℃,氯化钙在-20℃左右,醋酸类可达-30℃左右。盐类的溶解需要吸热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盐水的凝固点较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此外,雪融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等的状态,冰便溶化了。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释了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我们知道,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结冰后密度变小(一般物质固态下的密度大于液态下的密度),因此,压强越大,冰的其熔点越低。常常见到,车轮碾过的地方雪往往易于融化就是这个道理。积雪的路面上洒上融雪剂后,再经车辆的碾压就更易使雪融化。
综上可见,洒上融雪剂后就有利于除雪.

确实是降低了凝固点,水中有了nacl,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在雪中撒盐,是为了防止结冰,而不是加快融化。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的,大学里也会涉及这个问题,有一年沈阳金属所的复试题目就有这个。
道理可以讲的很深刻,如果想深入了解,建议你去图书馆查查相关资料,看看物理化学方面还有晶体学的知识。

真要解释,那要用到熔解焓有关,可以根据一个公式来计算盐对冰熔点的作用
ΔT=Km1/M1m2
m1为原物质的质量,M1为原物质的摩尔质量,m2为添加物质的质量,K为冰点测定常数
只找到英文的解释

溶液的熔点低,低于0度,所以将雪溶解了.事实上,这中间还有溶液中,Na离子cl离子的活度有关

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要想在气温低于0度的环境里化掉堆积的冰雪,常用的方法就是撒盐,使得融化的雪水含有盐份而不容易再结冰,而与之相接触的界面上冰雪又能不断地融化进去,只要撒的盐量足够多,慢慢地就能把堆积的冰雪都化成水了

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