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 ....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2:56:57

谭澄(1213年—1271年),元德兴府怀来县(今张家口怀来县)人,字清彦。《元史》有传。

谭澄的父亲谭资荣曾任金朝的交城县令,归附元朝后任元帅左都监兼交城县令。谭澄从小爱好读书,精通蒙语。19岁便世袭其父亲的职位,当了交城县令。

交城与文阳两县相邻,历年以来,文谷河水流入交城,交城百姓依靠这条河的水灌溉田地。当时,文阳县武帅郭某多年截断河水浇灌个人田庄,交城农民的田园却浇不上水,不能按时耕种,百姓纷纷到县衙告状,而前任县令无力断决。谭澄到任后,找到郭帅,给其分析情理,责令其分水给下游,交城农民从而得到实惠,百姓交口称赞。当时,交城县境内的地主豪强凭借官府的威势,欺压百姓,谭澄严厉打击不法豪强地主,并依法制裁那些纵容他们的官员。谭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治安,在百姓中树立了威望。

蒙古乃马真后称制元年(1242年),朝廷为整顿税制,下令清理户籍。交城县由于多年沉积,户籍管理相当混乱,有人把浮动户籍填入正籍,征税时逃掉,致使税收难以完成。同时,官吏放债收息,年年积累,本利高达数倍,百姓苦不堪言,官吏派人逼债,农民纷纷逃亡。谭澄亲赴京师,觐见皇帝,当面陈述实情。于是,朝廷下令:久年欠债的只准收两年利息,其余一律免去;流离农民愿回乡者,免征三年赋税。谭澄将此法令传达下去,招抚逃亡人员回乡耕地生产,几年后,交城赋税年年按时完成。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掌管天下兵权,并管理大都行政事务。谭澄去晋见忽必烈。忽必烈就把他留在王府任职。不久,又被派为怀门孟路总管,在大旱之年,他领导当地人们开凿了“唐温渠”,引沁水灌溉田地,解除了旱情。他还倡导人们在边埂种植杂粮,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谭澄调任河南路总管。至元七年(1270年),任司农少卿,后升任京兆总管。一年后,谭澄被派往陕西四川道,任提刑按察使。当时,元军与南宋作战失利,成都守将严忠范退守到一个小城里。元世祖忽必烈派谭澄接替严忠范的职务。谭澄到任后,安葬尸体,修缮民居,救济难民,招抚逃亡人员,逐渐使民心得到安定。接着,西南民族罗罗斯部请求归附,谭澄以副都元帅、同知宣慰司事的官衔前往安抚慰问,他到了新归附地区后,宣布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制定了共同抵御外敌的政策。百姓见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