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42:53
急求,有关中国历史故事,数量不限,越多越好!!!!
尽量不要成语故事

建议你看看《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你要的故事,和你想要的故事。

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这个词,如今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出自《庄子》——

《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个寓言: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

庄子的这个寓言很有趣,作为一位大哲学家,庄子往往就是用这样的寓言,来表达深刻的哲理。这个寓言似乎是要告诉人们:人们如果想要战胜对手,那麽首先就要战胜自我。

如果再深入一步,那麽这个寓言又似乎是在暗示某种精神修炼的过程。我们可以注意到:纪渻子在训练斗鸡的时候,不是让鸡每天增加一点技巧,而是让它每天减少一些心理负担。这正像老子所描述过的修道过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说,通常的学习,总是要逐步增加一些知识技艺,而修道则相反,要每天努力消除一些东西。人们不断地消除种种私欲杂念,也就不断地接近理想的精神境界。

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这样的形容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它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慧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高度的技巧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的勇敢往往被误解为胆怯。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这就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的反向思维。

庄子的寓言总是寓意精妙,他的文章也简练传神。

黄帝炎帝逐鹿之战 黄帝蚩尤阪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