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3:41:27
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儒,佛,道,易四家,这四大家的学说与核心价值观既存在差异,而归根结底又有所相通。
我是想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您对中华文化了解最深刻的部分以及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解(仅限与上述几个学派,请勿涉及唐诗宋词等内容)。
请大家注意:我这次发帖只是为了想大体了解一下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认识。
请大家不要到处抄袭,最好不要长篇大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即可,我将在大家的答案中选择比较真实的一篇给予悬赏分,如果感觉比较好,还可以追加50分,不要求文采非常好,真实就行。

我谈一下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勿见笑。
你所说的四大家,最早出现的应该是易,但我不同意将易和另三个放在同一个位置。在我看来,易应该别于另三家,但又高于另三家,因为易本身就已贯彻运用于另三家了。易相当于工具的作用,如同数学。
除易之外,先有的应是道和儒(先后很难定论)。道主无为,顺应自然,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儒讲礼仪,出仕的味道浓些。但儒道思想出现的时期,却是战乱时期,两种思想都不被当时社会所接纳。这里顺便提一下法家思想,在当时诸侯混战时期,采用强权政策受到秦始皇的亲睐,始皇也凭借它夺得了天下。
秦灭后,汉高祖一统天下,最开始时候由于国家长期战乱,国力不强,经济薄弱,需要修养生息以提高国力,所以重道家思想。当时刘邦也用到了儒家思想,他一同天下后,手下的大臣都是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所以利用儒家的礼仪规范他们的行为。后来武帝振华,费道立儒,儒家始盛。
汉末魏晋南北时期,国家动荡,文人对从政失望,在道家思想里找到寄托,道家又盛。之后道家和儒家思想就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封建帝王利用儒家思想奴役民众的思想,而一些官场失落的才子门又在道家中找到安慰,且道家思想在我国文学,书法,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实话,佛家刚来咱们中原时是非常的冷淡,后来为了生存而溶入中国元素,才被咱们所接纳,但由于佛家思想也有他的独特性,当他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后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推广。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相当的强。目前,我们所信奉的佛教已不是印传佛教,是印传佛教与中国文化包容后的佛家,具有中国特色性。历史上曾有许多教派传入中国,或被同化,不愿本土化的就消亡,如摩尼教,伊斯兰教(当然是指以前的汉族地区)……
算了,累了,就说这么多,本来准备详细讲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关系,有机会在讨论。

不是老学究,没有发言权

昂,没有多大文化,儒是孔子的吧??? 这个我知道点,
我个人认为.他说的都是很对的,但是要做到很难, 我要么他自己都没能做到.
就是说出来听听而已.

文化彰显思想,思想嵌于时代。
儒家

以其海纳百川的态势,得以博大精深,常思常新,渊源流传几千年。儒家遵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深得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