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川人回收废品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0:30:17

这些原本在遥远的南美州折腾的红火蚁怎么会现身在吴川等地,目前还不清楚。但由于在蚁害严重的吴川竹城、那孔和大岭村附近,都存在不少废品回收站,而废品则来自国内甚至海外,此番的蚁害,当地不少村民都认为这些来路不明的废品可能是罪魁祸首。

  “这种蚂蚁我们这里以前根本没有,但自从村子里有了这个大的废品回收站,就有了这种奇怪的蚂蚁。”大岭村的卢先生指着离村子不远的废品回收站告诉记者。据其介绍,这个收购站是三四年前建立的,而红火蚁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在离村子不过200米的地方,一个面积有足球场大小的废品回收站确实很引人注意。记者走近发现,场地里堆满的废品基本分为两类,一种是当地人称之为“硬料”的各类塑料制品,另一种则是各类纤维编织袋及破布条,当地人称之为“软料”。但不知何故,收购站大门紧锁,已没有人在。而在大岭村的村头,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废品回收场,场地里堆积的除了当地所说的“硬料”和“软料”外,还有不少玻璃瓶罐。同样,这个场地也大门紧闭,没有人在。

  无独有偶。在蚁害严重的那孔村,记者也发现了不少回收站。在村子紧邻的一条公路两旁,在前后不到200米的地方,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发现至少有15家收购站。但与大岭村的大门紧闭不同,这里仍在忙碌地做着生意。

  据悉,这些从各地收购回来的废品,先根据材料的不同进行大致的分类,然后用洗衣粉进行简单的清洗,最后通过机器打碎加工成细小的颗粒。对这些加工打碎后的小颗粒(当地人称之为“原料”),再进行适当的颜色加工,晾晒风干后,即可卖给当地的塑料加工厂。而厂家通过对这些原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后,便生产出各类塑料制品最终流向市场。

  记者在那孔村的一主要回收塑料制品的回收站看到,简陋的房间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操作两台机器,把收回来的塑料制品破碎加工成细小颗粒,而在外面的空地上则有工人正在晾晒已加工好的“原料”。 据其工作人员介绍,近来由于塑料涨价,回收站的加工后的“原料”,销路一直不错,除了直接卖给当地的生产塑料制品的厂家外,也有不少卖到临近省份的厂家,而原料卖出后一般一吨会有几百元的利润。

  记者发现,不时有满载着废品的各地车辆来往那孔村卸货,从各收购站里工人忙碌的身影中似乎也能感觉到废品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