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拟除虫菊酯的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30:49
如果遇到这个问题我要怎么回答呢?出峰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呢?谢谢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开放分类: 杀虫剂

除虫菊是指菊科菊属除虫菊亚属的若干种植物。传说很久以前,在古波斯一带,有一妇女从田间采回一些美丽的小花,不久把枯萎的小花丢在屋角,数周后,发现在枯花周围有一些死虫。这是发现除虫菊杀虫作用最早的传说,未见于文字记载。又据说早在初期亚美尼亚人发现北高加索的一个部落,用一种红花除虫菊的粉末杀虫。大约在1840年在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现白花除虫菊的杀虫毒力更高,此后作为杀虫药用植物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大规模栽培,1935年我国开始少量种植。一般除虫菊花中含杀虫物质仅1%左右,肯尼亚曾培育出一个品种,含量最高也仅达3%。

但其优良杀虫性能,引起世界化学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初已开始研究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1964年才最后确定共有6种有效成分。在天然除虫菊素化学结构基本研究清楚的基础上,就开始人工模拟合成研究,1947年由美国人成功地合成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并于1949年商品化。从此开发出一类高效、安全、新型的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其特点如下。

①高效。其杀虫效力一般比常用杀虫剂高10~50倍,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例如,溴氰菊酯每亩用药量仅1/15克左右,是迄今药效最高的杀虫剂之一。菊酯的分子含有多种立体异构体,毒力相差很大,分离或合成其中的高毒力异构体甚为重要。

②广谱。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多种害虫,包括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早期开发的品种对螨的毒力较差,但目前已出现一些能兼治螨类的品种,如甲氰菊酯、氟氰菊酯,并有能当杀螨剂使用的氟丙菊酯。早期的品种由于对鱼、贝、甲壳类水生生物的毒性高,不允许用于水稻田,目前已开发出对鱼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醚菊酯、乙氰菊酯可在稻田使用。

③要求喷药均匀。这类药剂的常用品种对害虫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如氰戊菊酯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毒力比胃毒毒力大8~9倍。因此,施药时要把药液直接喷洒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洒到作物体表面,使害虫在作物体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吃了带药的作物体,才会中毒死亡。

④极易诱发害虫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