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信件除了称为信外,还称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9:27:05
在古代,信件一般只称为“书”,而没有称为‘信“的,除了把信称做”书“外,它还有其它的代称。请写几个(至少6个)急需啊 ~!

1 函
  2 书
  3 札
  4 简
  5 笔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收藏家中,尤其是书画收藏家,对书函信札的收藏向来十分重视,原因一可研究书法,二可研究相关史料。古代寄书信快捷的用鸿雁、青鸟、信鸽、鲤鱼。此外,还有驿使、邮传。在此,我将信的别称作一简介,供爱好者参考。书:家书即家信,手书即亲笔信。函:便函即信,公函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