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滁州西涧(韦应物)》、《绝句(杜甫)》、《清平乐(辛弃疾)》、《登鹳雀楼(王之涣)》的思想感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04:31:20
是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滁州西涧: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绝句:
这里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风景画,反映了诗人兴趣盎然的观赏春景时悠闲愉悦的心情。
清平乐: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登鹳雀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1)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这一点可以从末二句感受到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2)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黄鹂:黄莺。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东吴:指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