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后面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51:41
王维的渭城曲被谱成“阳关三叠”琴曲,后面一段不是王维写的(即“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闻雁来宾”),怎样解释和欣赏?找了很多资料没找到,恳请高手指教!
我希望能有逐词逐句的解释,比如“无复相辅仁”、“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遄行”等等,具体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即不光是字面的解释(这个查字典可查到了)和全段的整体的含义(这个也可以猜到了)。急需具体词句的解释!谢谢!

阳关三叠的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

【历史渊源】

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另外还有多种谱本,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泛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都不相同。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和“历苦辛”等处都多次反复,情意真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

【琴歌·歌词】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