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的利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52:56

化学农药专家陈万义教授谈农药利弊
农药就像汽车一样,也是人类的工具。汽车驾驶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违规驾驶,出了事故,责任在人不在车。农药的使用也有规则,不按规则使用,造成事故,责亦在人不在药。”
从事农药研究与教学工作几十年,中国农业大学的陈万义教授谈起农药与常人有不同的情感。“虽然农药在农业增产、保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在一般人心目中,‘农药’已经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有欠公允!”说到这一点,陈万义有点激动。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188次香山学术会议上,陈万义作了题为“近30年农药的发展”的学术报告。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20世纪40年代前后,农药结束了无机化合物,进入有机化合物时代,70年代农药又开始全面进入高效化。与30年前(40-60年代)相比,现代农药可以说已是“面貌全非”了。1962年,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唤醒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0年美国成立EPA(环保局),开始对包括农药在内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这就标志着农业与农药的两极关系逐渐演变为农业-农药-环境的三极关系,农药不但要促进农业的发展,还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就是他选择“近30年农药的发展”为报告题目的背景。
陈万义告诉记者,农药的品种是不断更新的。根据英国著名的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收录的商品农药品种统计,1974年为520种,2000年为812种,但净增品种为514种,与1974年的520种相近,发展是迅速的。而且新增品种多为新功能、新作用机理、新化学结构(或活性物)、低毒、高活性的,其活性强度比30年前的品种高1-2个数量级,亩用量低于10g甚至1g,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他还向记者展示了30年来农药登记所需通过的安全评价、代谢与残留检测及生态环境评价项目内容逐渐增加的情况,一批老农药因毒性和环境原因也相继被禁用(如DDT, 666, 2,4,5-T,除草醚等)。因此,他认为农药在与环境相容性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一谈到农药,人们就自然地想到“污染”。对这种“谈农药而色变”的现象,陈万义认为这是一种对农药的误导所产生的误解。“农药与汽车一样,也是人类的工具,一种与农业有害生物作斗争的工具。汽车驾驶要遵守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