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中医医师,帮忙查看此方是否合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3:03:46
主证:干咳无痰,鼻塞流浊涕,咽喉痒三天
20天前犯风热感冒,一周后痊愈。五天前复感,主要为恶风,流清涕;两天后变为浊涕,症见干咳无痰,鼻塞流浊涕,咽喉痒,脉浮数紧,舌淡红,苔黄。
处方:桑叶 苦杏仁 知母 沙参 苍耳子 甘草

此方合理

桑叶性味苦、甘、寒,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之功效。桑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苦杏仁【性状】 性温,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知母:
功能主治: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1,清热泻火:可治外感温热,壮热烦渴,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热证。2,滋阴润燥:可治肺燥干咳,内热消渴,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沙参养阴
苍耳子【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从你口述来看,配方绝对不合理,
应该双解汤主治

如果以病愈为标准,不谈也罢!如果从舌脉论症治,此方不妥,病人脉浮紧,此风寒束表之脉,束表不透,郁而生热,故脉数,当有微恶风寒之症可供印证;舌黄,表明两件事,一,初伤风热,虽经治愈,留有余热在里,二,再感风寒,清而不解透,邪入里而化热。此病为表寒里热之症,当从解表清里之治,方如麻杏石甘汤等,或此方去桑叶加荆芥,脉紧不当再用桑叶,因为桑叶有固涩之功。

怎么跟练习题一样

可以。

此方不会有效,

这是凉燥化热证。用药基本上合理,最好再加浙贝母或瓜蒌仁、桔梗化痰利咽,但不知道药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