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城到清朝又不建了,还有是从那建到那<写地名>,建造长城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31:28
高手来答?
请写清楚不要简介

造长城的最初目的就是防御游牧民族到中原进行掠夺。从战国到唐代,草原地区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的天下。那时候汉民族又要进行中原争夺,又要防范游牧民族掠夺,所有北方的一些国家就修建了长城。一直到唐代,内蒙那里还属于突厥以及后来出现的回鹘。
清朝的时候,整个内、外蒙古全都是中国的土地,当然不会在管长城了。谁也不会在自己家里再装一个防盗门的。

首先来看看长城的作用:是用来抵御外敌的,特别是突厥、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入侵。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统治区域包括了长城内外,也包括现在的蒙古共和国,这样长城就失去了抵御外敌的作用。整块田都是自己的,干嘛要在中间修道墙呢?这样不是劳民伤财?难道长城真这么好看?所以在清朝基本上没有修过长城了,据说有的州县为了讨好皇帝曾经修过,但那个很短。

满清早先与蒙古一样属于暴力抢劫团伙,对付这样的入室偷、抢的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安装防盗门窗,这就是长城。满清得天下后,再也用不着冒生命危险抢劫了,通过合法的税收方式舒舒服服吃上了“皇粮”。但对于当初合伙的大兄弟蒙古人怎么办呢?弄不好又得像北魏鲜卑政权面临柔然侵扰一样?天才的满清先把蒙古分裂成几部分,再屠杀不听话的葛尔丹部至最后一人,最后给蒙古引进喇嘛教,并规定: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结果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清末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摘录自《冯玉祥自传》),这就是历史上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
高!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