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汤的溶解度高还是凉汤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2:20:12
今天有跟女朋友一起做绿豆汤,快煮好的时候尝尝发现不甜,我觉得应该等放凉了会比较甜吧。 后来女朋友说热汤的溶解度比较高,应该会更甜啊!? 想想也是啊,想了半天还是不太明白,汤凉了应该比较容易饱和吧,不过到底是热的甜还是凉的甜啊,为什么呢?女朋友是学化学的。。不过我们都没答案,知道里面也没有,望有知情者告之。
我想知道的是到底是热汤甜还是凉的甜?为什么?溶解度大的就一定更甜吗?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3、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固体溶解度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