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26:26

社会主义由低潮走向高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从曲折中奋起,由低潮走向新的高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要实现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实现自我发展模式的新飞跃。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一直受传统固定观念的束缚,而这些传统固定观念的形成,又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持教条主义的态度。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对未来社会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某些设想和预测,只是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的基础上,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而提出来的。因此,如果死板地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作为标准,硬套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那将是一种严重的思想束缚,其后果必然要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的损害。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左”的思想影响,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一切凡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找不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言行,都被看作是“离经叛道”。这种思想上的僵化,必然造成行动上的束缚。因此,摆脱传统的固定观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三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形成,在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发挥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但这只是苏联一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初步尝试。可是,长期以来,这个模式却被绝对化了,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唯一正确的模式;成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样板和典范。实际上苏联模式虽然在历史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被普遍推广到其他国家,更不能强迫其他国家照搬。因为一方面苏联模式本身在许多方面就是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各国的国情又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照搬苏联模式必然造成社会主义的损失与挫折。因此,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建设具有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再铸辉煌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不但需要而且可能。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经济落后的国家,比较迅速地富强起来。只有坚持这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更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