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CPU中提到的地址总线和可寻地址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8:26:24

地址总线 (Address Bus;又称:位址总线) 属于一种电脑总线 (一部份),是由 CPU 或有 DMA 能力的单元,用来沟通这些单元想要存取(读取/写入)电脑内存元件/地方的实体位址。

地址总线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址只能从CPU传向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总是单向三态的,这与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比如8位微机的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16=64KB,16位微型机的地址总线为20位,其可寻址空间为220=1MB。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n位,则可寻址空间为2n字节。

地址总线的宽度,随可寻址的内存元件大小而变,决定有多少的内存可以被存取。
举例来说:一个 16位元 宽度的位址总线 (通常在 1970年 和 1980年早期的 8位元处理器中使用) 到达 2 的 16 次方 = 65536 = 64 KB 的内存位址,而一个 32位元 位址总线 (通常在像现今 2004年 的 PC 处理器中) 可以寻址到 4,294,967,296 = 4 GB 的位址。

在大多数的微电脑中,可寻址的元件都是 8 位元的 "字节" (所以 "K" 在这情况像相等于 "KB" 或 kilobyte),有很多的电脑例子是以更大的资料区块当作他们实体上最小的可寻址元件,像是大型主机、超级电脑、以及某些工作站的CPU。

可寻地址:可访问的内存地址的大小,比如说32位CPU最大内存可寻址4G 也就是说32位机最高支持4G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