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其影响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39:53
准确!详细!简单!

①两汉时期:
1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遣使奉献".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②唐朝:
1全方位的交往:互遣使节——日本有13批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
2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③从宋朝到明朝前期:中日之间经济贸易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两国人民由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博大的古代中国文化,熏陶着日本人的嗅觉。隋唐时期,拉开了中国文化东传日本幕。 影响 公元600年,日本派遣了第一批遣隋使;公元630年,日本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直到公元838年,日本派遣了最后一批遣唐使。期间238年的漫长时间,日本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进入独立的本土文化阶段。而日本结束遣唐运动主观上看来,是由于当时的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加之各地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不安造成的。当时的新任遣唐使菅原道真上奏宇多天皇:“大唐凋敝”,“海陆多阻”。宇多天皇接受了这一建议。而从客观上来讲,应该是日本发自上层统治的一场“抵制唐货”运动和日本政府出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虑。遣唐盛期,日本民族对于大唐的仰慕,已达极点。不仅文物典章照抄中国,而且钟情于中国产物,大量唐货进入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日本一直处于入超状态。大量白银流出,本土经济面临崩溃。而且在输入品中不仅有货物,还有“唐钱”。当时的日本钱币与唐钱相比有种种缺憾。不仅在质量上无法相提并论,且流通中也有诸多不便,导致日本货币体制十分混乱,这对本已面临危机的日本经济和政治无疑是雪上加霜。除非从日本自身的商品、金融、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来改变这一局面。废止遣唐则可直接从政策上杜绝中国经济政治的威胁。

随即开始的日本平安文化则开始努力摆脱唐文化的影响,确立本民族风格的特征。首先在文字上开始采用假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