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老子或孔子说过哪些关于文化教育的名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3:26:20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鬼神而远之

谨慎思考,果断行动 ——读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有感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主要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周全,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这句话对问题的解决的确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孔子却在此时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主张一件事其实正的反的想两次就可以作出决断了。我认为凡事在付诸于行动之前都需要思考,但也不必一直考虑,思前顾后,迟迟做不出决定,我们需要的是谨慎思考,果断行动。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这样的举动自然值得我们去学习。所谓“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行动之前多想想,一般在总是利多弊少。不过一旦人们陷入思维的网,因为想得太多反而无法做出判断时,那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三思有必要。谨慎是需要的,但太过拘泥于谨慎,反而会让人变得小器。季文子,史称他“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金玉重器,忠于公室者也”。但同时又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认为他太世故太谨慎了,遇事计较太多,容易徇私,私意起而反惑。孔子曾曰:“事有贵于刚决,多思专多私”。也是指的季文子三思的弊病。遇事必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