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震活动,有( )时期和( )时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6:36:26

地震的[活跃期]和[平静期]是周期性变化的.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史料最丰富、最悠久的国家。我国的文字可考的历史约四千年,自殷代(公元前1401年商王庚迁殷,改国号为殷)开始,历代朝庭都设有史官,辑记国家大事,各朝统治者迷信地震是天诫,于是,凡国土之内发生地震,只要感觉到了,史官便当作灾祥大事记载下来。历史上最早的地震载于《竹书纪年》之中,共记载了四次地震,其中最早的两次发生在公元前十七世纪的夏代末期,一次是夏"帝发七年(约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另一次是夏"帝癸(帝癸就是帝发儿子桀)十年(约公元前1809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
,地震,伊洛(河南省的伊水和洛水)竭。"《竹书纪年》,据说是晋太康二年,在魏襄王墓中取出的,是用隶书刻于竹简上的的编年史,上自黄帝,下迄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9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原书早已遗失。 "明代以来流行的《竹书纪年》被认为后人补作的伪书,称为今本。后来王国维等搜集各种古书上遗传下来的内容,复元古本成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订》。虽然现在有古本、今本的真伪之争,有人怀疑所记地震未必可信,但书中所载地震已有时间和地点,以古人对地震的神秘迷信,不能是伪造的,必有事实根据,才会保留记载。此外,所谓伪书,是指已不是原作,并非指书中所记是伪事。因此,夏"帝发七年,泰山震" 应是我国最早的地震记载。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崪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霎时间山崩地裂,河水沸腾,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篇中对周幽王二年(公无前780年)发生在陕西的一次地震的描述。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许多古籍都留下了有关地震的记载和论述:如《吕氏春秋》、《国语》、《晏子春秋》等书中有关记载并不只是限于著书年代发生地震,而且还记有较远历史时期发生的地震。到秦汉以后,地震记录史不绝书。自《汉书》开始,就把地震作为灾异列入五行志中。

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首创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东汉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初三,安放在洛阳城里的地动仪,突然发出一声清脆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