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的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0:19:18
问题来源:《教育评价与测量》
题目类型:论述

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小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常见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测验自身、施测过程、受测者。

(一)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

测验自身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是什么,测验的项目能否代表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当测验的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其真实水平。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例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的可靠性。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都会带来误差。

(二)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等。

1.测试环境

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桌面高低好坏等对被试都有影响。例如在测试过程中,光线充足,有利于被试正常地作答;光线暗淡,则会影响作答的效果。

2.测试时间

时间安排也是影响测试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或时限不统一,必然会引起测验结果的改变。

3.主试因素

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动作、对测验过程的熟悉程度等都能影响测验的结果。如果不按照规定施测,如给予暗示、制造紧张气氛等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4.意外干扰

在测试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例如:停电、有人生病、作弊等等,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5.评分记分

评分不客观和记分出现错误也是较常见的误差。一般来说,客观题的评分较为准确客观,而主观题的评分标准难以掌握,再加上阅卷者的风格、情绪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干扰,因而很难保证分数的一致性。

为了有效地控制测验实施中的误差,主试应该严格地遵守标准化的程序去施测和评卷记分,不得随意改动和发挥。(三)被试引起的误差

在测量工作中,最复杂的和最难控制的是由被试本身引起的各种误差。

1.应试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