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女人会被称为“大和抚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12:41

所谓抚子,其实就是石竹科瞿麦的日本名字了。抚子是日本传统的秋之七草之一:萩花(胡枝子)、蒲苇、葛花、瞿麦、女郎花、兰草、牵牛花(或以为是桔梗或朱槿)
花多为粉红色,单瓣多片,花瓣有流苏状边缘,看起来十分娇柔可爱。

因为抚子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娴静又单纯美好的,正好符合了日本传统中对于女性的最高审美标准,所以自然而然把抚子作为一种称号,加给公认纯洁美好的女性了。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大和是现在的日本主流民族,也成了日本的代称。大和抚子,就是这么来的。

ヤマト ナデシコ(Yamato Nadeshiko)

大辞林国语辞典对大和抚子的定义是
1. ナデシコ(抚子花的别名)
2. 对日本女性清雅美态的称呼。

新明解国语辞典的定义是
1. ナデシコ(抚子花的别名),相对的花是カラナデシコ(即唐抚子花)
2. (有柔弱一面,也有勇敢一面)日本女性的美称。

看了辞典的解释,对了解大和抚子代表的传统日本女性形象实在没有甚么帮助,不如看看这个日本男生是怎样定义大和抚子做个参考
- 头发要黑色(浅啡色也可),长度不限
- 黑面,高底鞋,不可
- 不需要太美,常识范围内就可以
- 身高不限
- 不可太多话,也不可太静
- 有些个性(但不要太跟潮流走)
- 希望一日有六成时间挂笑脸
- 能够说普通人说的日本语(像对老师说话那样,满口隐语就最差)(隐语即是另一篇提过的ABC之类)
- 不口出恶言,不太讲粗俗说话
- 没有和服也可以
比较通俗的理解:
“抚子”是日本文学中“秋之七草”之一,秋之七草的说法首见于《万叶集》中山上忆良的《秋之七草歌》,分别指葛花,瞿麦, 兰草,牵牛花等。在《万叶集》中,抚子多称为石足或瞿麦,其形态纤弱,实际上并不娇气,能在多种环境中生长,有悠远的甜香,能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抚子”总让人觉得是温柔,亲切,纯净,娇弱的被父母爱怜的孩子形象,由于最初“抚子”是从中国唐朝引进,为了示区别,中国来的石竹就叫唐抚子,日本原产的就是大和抚子了。此后,日本人常把具备传统美德的女子称为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