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张飞、关羽、刘备、赵云相继死后,诸葛亮独自一人支撑蜀国,为实现刘备的遗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5:43:54

你三国评书听多了!这几位死后,诸葛一人支撑蜀汉……原来蜀汉才比魏国名臣钟繇的相才张裔,诸葛前期任职,办事如流水的政治高才李严,还有蒋琬,费祎,杨仪,陈震,吕乂,董允,邓芝,秦宓,张表,魏延,姜维,王平,(蜀汉)马忠,张嶷,吴班,吴懿,李恢,向宠,还有”才策器干“的名将,罗宪等等都不是人才!

事实是诸葛亮聚贤能力不及刘备,也没有曹操那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以法治国,是那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这种精神在百姓看来那是难得有的青天大老爷,几百年难遇的。所以诸葛亮在民间形象极其高大。但是这样一来一些有能力但是也有毛病的人才就不能得到重用。其实诸葛亮更适合在和平时期掌管朝政,可惜他没有等到太平盛世。这也是为什么在诸葛亮时期蜀国人才凋敝。
另外诸葛亮晚年没有放权给阿斗。别说什么扶不起。阿斗笨吗?显然不是。就是诸葛亮自己也曾夸奖阿斗。诸葛亮在《与杜微书》有个评语:“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从处理军国大事、刘禅头脑始终非常清楚这点不难发现,刘禅读书达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关:人生于天地之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
张: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赵:赵云话不多,我映像深刻的是解青州围之后赵云离开,对刘备说了句:终不背德也
诸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资料应该有帮助:
临终讬孤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刘备不会有此大败。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讬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9]」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10])」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事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11],开设相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