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劳动生产要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6:28:25
【急】论述题:短期内劳动生产要素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是西方经济学的问题啦!!

因为短期内技术条件和资本不变,在劳动边际产出递减的规律造成的,短期内劳动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得边际产出先递增后递减,然后考虑边际成本的增加,所以短期内劳动生产要素并不是越多越好

人口转变进入到一个阶段,必然导致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刘易斯转折点,进而引起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近期中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表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象开始走向终点,劳动力成本开始稳步上升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低生育阶段。随着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联合国的相关预测,从2015 年开始,中国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10亿之后,绝对数量就从提高的趋势转而逐年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快速下降则已经开始。今后20-30年期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北美发达国家。这不仅意味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也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和绝对减少的相继发生,从而引致劳动力的短缺或迟或早终究会成为现实。
我们观察并比较“十一五”期间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城市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匹配关系,从中可以看到劳动力供给已经开始且加速下降。在设定的高位非农经济增长率和高位非农就业弹性的情况下,从2004 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持续低于劳动力需求量,而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在2010 年之前,也分别出现新增劳动力数量低于劳动力需求量数量的情况。
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工资长期处于生存水平。当现代经济部门的扩大把农业中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时,如果前者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工资则必须上涨,相应地引起农业中工资水平的提高。可见,人口转变进入到一个阶段,必然导致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刘易斯转折点,进而引起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城镇总体和分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变化。从全部行业平均工资看,在20 世纪80 年代变化特点是增长率低、波动幅度相对大,反映了经济增长在“活”与“乱”怪圈中周而复始;90年代的特点是工资上涨率不断下降,反映了国有企业效益恶化和严重冗员的情况;90 年代末以后的工资大幅度增长,在一段时间内反映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式改革以及扭亏为盈的效果,随后则反映劳动力短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