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不长征的话会怎么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14:45

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内部来看,由于王明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我党在城市中的工人运动陷入低潮,而苏维埃根据地也因为博古、李德等人的政治路线斗争和错误军事指挥日益缩小,红军也消耗严重
外部来看,1933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初步稳定了对中国国内的政治军事统治,能够集中力量来进攻红军,尤其第五次“围剿”

1934年的中央苏区和红军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内部不能统一认识,外部不能抵抗国军进攻,只有走为上策
不走今天我们就可能生活在南美洲那样的国家里,要么文职政府贪污腐败无能,要么军队干政武力统治,军事政变频仍

长征也叫“战略撤退”,也就是逃得远远的。不长征就只有等着国民党军队来一锅端了。

全歼!

长征原因: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国民党政府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10月,蒋介石在中原大战基本取得胜利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
蒋介石调集兵力实施"围剿",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讨论中,有一种意见主张仍按中共中央和军委8月初的指示,进攻南昌、九江,以迫使国民党军转入防御,放弃其"围剿"。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面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应主动退却,将敌诱进苏区内,发现和造成敌之弱点,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选择有利于红军作战之战场,集中兵力以粉碎其"围剿"。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蒋介石的四次失败促使他改变围剿战略。
1933年初,在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1933年五月,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