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国外再融资情况比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39:46
请高手来帮忙 一两句的就不要来了 最少要300字左右
我这里有国内的情况和 国外情况的有关内容 不过不会分析加QQ165155062 我可以发过去 要不你留个邮箱也可以 在线等

中外再融资比较

  再融资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国在发展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面临初次融资的不足,从而导致融资主体遭遇资金瓶颈,再融资正是在这种需求之下孕育而生。

  「链接」再融资在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发展有所不同,日、德等国家则更多地选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间接融资,而英、美等国家倾向于以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日本和德国通过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扶助其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在英国和美国,债券融资则成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进行再融资的首选,对他们而言,债券再融资带来了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杠杆效应。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的不断深化,再融资在国外也显示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其具体表现为:1)手段多样化;2)业务多角化;3)形式证券化;4)价格自由化;5)范围国际化。

  相对来说,我国再融资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再融资市场相比,可谓共性个性并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再融资方式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再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的过程——由最初的配股向配股、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同时并存的转变——这一转变证明了我国再融资市场向成熟的不断迈进。

  目前比较权威的再融资理论包括权衡资本结构理论模型,最优融资顺序理论,代理成本学说理论。其中以最优融资顺序理论流传最为广泛,它将融资方式与财务状况挂钩,认为最优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通常的做法是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国外再融资实践也都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内部融资容量有限,目前的国外企业再融资均以债权融资为主,很少采用股权融资的形式。中国的再融资同样也以内部融资为起点。但与传统再融资理论不同的是,随着内部融资市场的逐渐饱和,我国再融资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而非债权融资。

  其次,相对国外发达证券市场,我国的融资、再融资规模明显偏小。我国股权再融资无论从数量还是比例上都只占到了股市总量的一小部分。从债权再融资角度看,有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所发行的债券只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0%左右,而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是专门针对再融资发行的,相对于日本(100%以上)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债权再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