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射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4:11:01
《三国演义》中有———射虎的故事。(可能提高悬赏哦!!!!)

孙权射虎
是的,它出现在九年级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以突出展现他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课文下面对这个典故的注释很简单:据《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载,孙权曾经“乘马射虎”。原来,大家一不小心又把《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混淆了。《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则是记载历史的史学名著,由于《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的特点,由于《三国志》的普及度有限,因而将两者混淆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得在《咬文嚼字》里看过一篇文章,《乡愁》的作者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四川大学讲学期间,曾邀大陆作家流沙河先生同游武侯祠。在张飞塑像前,他们发现木牌上写着“张飞,字益德”,两位国学功底深厚的诗人、学者,不禁为之愕然。因为《三国演义》中,长坂桥头那巨雷般的声音是:“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事后,流沙河先生去查《三国志》,见其中所载的果真是“张飞,字益德”,武侯祠的木牌没错,小说与历史不可混为一谈,考证三国人物自然应以史书《三国志》为准。
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李逵杀四虎的故事也能说个大概;再渊博一点的,还知道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与射虎有关。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记载,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内容——射虎过程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主角换成了楚国的熊渠子。
但是,武松也好,李逵也好,李广也好,熊渠子也好,打虎也罢,杀虎也罢,射虎也罢,都是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