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晁无咎的“广象棋”共有几个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51:05

宋晁无咎(1053~1110)的“广象棋”,子32,棋盘纵横各11路,把两炮放在车侧,名称和走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它没有说明棋盘的中间有无河界。有河界的象棋,初见于宋范仲淹“奇兵翻背水”和程颢的“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由此看来,在北宋之前的象棋盘似乎还没有河界,没有河界的象棋属于前期的一种。唐牛僧孺《玄怪录》中的“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说的是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以铜制成象形图样的。在出土的铜质棋子中,有属于北宋时期的文物,也有图样,图样中的士是一位女将。以后,图样的棋子为字形棋子所代替。关于用字不用图样的象棋,见宋徽宗赵佶的《宫词》:"白檀象戏小盘枰,牙子金书字更明。"根据以上唐、宋资料,唐至北宋这一时期,棋子没有统一的规格。大概于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才有统一的规格,和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图1)。宋刘克庄(1187~1269)在五古《象弈》一章中有:“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三十二子者,一一俱变态",“远炮勿虚发,冗卒要精汰”,“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匹马郭令来,一士汲黔在。献虏将策勋,得隽众称快。”这首《象弈》诗把象棋的情形描写得更为完整、生动。现在,宋代遗留下来的关于象棋的著作已经不多,北宋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图》、晁无咎的《广象戏序》、南宋洪迈的《棋经论》,都是属于抽象的象棋的理论,而宋、元期间流行的《事林广记》刊载的两局象棋,则是全盘着法。它在记录走法方面,同现在的象棋尚有区别:当时棋盘里的直线,分为9条线位,我们现在的记谱方式,红黑方各按自己的线位由右至左推算。例如红方右边的第2条直线,红方是称为二路线位,而黑方则称为8路线位。但是《事林广记》的记谱方式, 是由左至右推算。

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

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