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短文两篇》试卷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58:37
一、加点字词注音。(2分一个)
1、夸父( ) 2、颛顼( )( )3、水潦( )
二、解释加点字词(2分一个)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11、地不满东南(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三、翻译重点语句(4分一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它们都是 (体裁)。(6分)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6分)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4分)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4分)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2分)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五、课外积累
(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

两小儿辩日翻译下面加点字词请参考: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到了。
(8)则:就。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3)决:裁决,判断。
(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翻译:孔子到东方演讲,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多呢?”

精卫填海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追日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很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半路因口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