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中国哲学史上的 人性三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2:40:41

我们哲学题也有这个啊,要结合朱熹的理学来回答,好像,你翻一下哲学书吧,好像找不到的,搜了很长时间

( 一 ) 道德教育基础—人性观
柏拉图之人性观是将其建立在心性三分说的基础上,将心性分为金 ( 理性 ) 、银 ( 意性 ) 、铜 ( 欲望 ) 等三层,他认为人性有善有恶,理性为纯善无恶、欲望是有善有恶,亦善亦恶 ( 曹常仁, 1996) 。 柏拉图之人性观是将其建立在心性三分说的基础上,将心性分为金 ( 理性 ) 、银 ( 意性 ) 、铜 ( 欲望 ) 等三层,他认为人性有善有恶,理性为纯善无恶、欲望是有善有恶,亦善亦恶 ( 曹常仁, 1996) 。 这三个部份同时存在于人「灵魂」中,无法将其分割或排除。 这三个部份同时存在于人「灵魂」中,无法将其分割或排除。 最理想的「协调」方式必然是理性的部份支配、指导非理性的部份-故「理性」应驾驭过「意性」及「欲望」的部份, 此方可做为道德教育之基础。 最理想的「协调」方式必然是理性的部份支配、指导非理性的部份-故「理性」应驾驭过「意性」及「欲望」的部份, 此方可做为道德教育之基础。
( 二 ) 道德中心思想—「真」、「善」、「美」 ( 二 ) 道德中心思想—「真」、「善」、「美」
柏拉图道德观基础建立在其中心思想「至善」观中,以追求人生的至善,并达到真正的幸福为鹄的,所谓人生的至善,是指一个人人格的真正发展,灵魂的正确培育,以及生命的完满和谐 (Frederiek , 1946/1986) 。 柏拉图道德观基础建立在其中心思想「至善」观中,以追求人生的至善,并达到真正的幸福为鹄的,所谓人生的至善,是指一个人人格的真正发展,灵魂的正确培育,以及生命的完满和谐 (Frederiek , 1946/1986) 。 而在其至善观中又包涵了真、善、美的原则,在「真理」方面,真理之追求方可作为建立永恒道德之依据,柏拉图师承其师苏格拉底「知即德」之主张。 而在其至善观中又包涵了真、善、美的原则,在「真理」方面,真理之追求方可作为建立永恒道德之依据,柏拉图师承其师苏格拉底「知即德」之主张。 Frederiek(1946/1986) 认为柏拉图对德行的三看法为,「德行即知识」,「德行是可以教授的」,以及「没有人是明知故犯,心甘情愿为恶的」。 Frederiek(1946/1986) 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