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在简化过程中为什么将里面的“或”改成“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1:09:49
我知道“或”是代表一个人手持一把戈,站在土地上保卫国土,很形象的。但改成“玉”是什么意思??令人费解

我中华,泱泱大国.物产丰富.而物之珍贵者,莫如玉.而口者,疆域也.疆域之中储藏一巨大的玉石.这是富庶的象征.国富民足,是国家强大的保证.所以如此简化.

太平天国时代曾把里面的“或”字改成了“王”字,现在用的这个简化字可能是受了它的影响吧,顺便对楼上的说一句,汉字演变史从殷商时代算起已有3000多年了,而简化是一个大致的趋势,比如用隶书代替篆书就是一种简化,也是一个进步,不能否定,也不能说甲骨文就一定比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有“古典气质”

繁体字的“国”字是形声字,“或”是声符;“口”是形符,国的意思是城市,在大多数时候专指都城,如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外戚传》)、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等等。
简化字的“国”字变成了会意字,“口”字表示国界,“玉”字表示国境之内所住之人皆是金玉之辈。
所以说简化字的“国”字比起繁体字的“国”字,不光是形体上的变得方便简单易于书写,内涵、外延及引伸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更加人性化,体现了中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用繁体汉字,那个时候日本的“国”还是“口+或”。1946年,日本内阁告示第32号规定了《当用汉字表》,其中对一些汉字进行了简化,“国”被从“口+或”简化为“口+玉”。而无独有偶,中国政府也在1956年颁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其中“国”字和日本的简化方法相同,也是将“国”字从“口+或”简化为“口+玉”。因此目前中日两国的“国”字相同。

中日两国的简化方式有相同也有不同,比如“广”字,繁体字为“广+黄”,中国简化为“广”,而日本简化为“広”。

不知道这样解释楼主是否满意?希望能帮上你的忙。谢谢。

你说的很对,这就是简化字的弊端,不光是这个字,很多象形字,如今也是“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