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婚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2:48:08
具体细节

仫佬族一般盛行小家庭制,子女结婚后不久即与父母兄弟分居。男女分工不很严格,男子多作重体力劳动,妇女除操持家务劳动外,还可担负犁、耙田、打谷等重活。过去普遍流行父母包办婚,青年男女虽可“走坡”恋爱,但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才能成婚,同姓不婚,寡妇再婚必得六房家庭同意。仫佬族男女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早期的仫佬婚姻特点是女方“以货求男”。这种习俗是因为历史上有段时期仫佬族处于女多男少的状况,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调造成了女方家要给男方家送给丰厚的财礼,否则难以出嫁。后来出现了“会亲”现象。它已改变了女求男的习惯而变成了男求女。先是由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由男方家挑去一担酒肉,放在十字路边后避开。之后,女方家的父母带着女儿及亲戚来到酒肉担,饱吃一顿并将剩下的酒肉带回家里。第二天,女方家以同样的方式,回敬给南方。“会亲”是娶亲的第一步。旨在互探对方的家底。“会亲”之后是娶亲。娶亲时,男方选出两名漂亮的少女随媒人前去迎亲。新娘由十余名女伴随行。每一位手中持一把纸伞把新娘遮挡起来,不让外人看见。道路夫家后,又用黑布将新娘的头蒙起来进入洞房。“黑布蒙头”的迎亲习俗,使新娘感到憋闷难受,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到了晚期,这种习俗逐渐消失。此外,“不落夫家”也是仫佬族古老的婚俗之一。“不落夫家”就是结婚后新娘不能在新郎家居住。婚后第二天天还未亮,新娘便辞别夫家,与女伴一道回到娘家。之后等到春、秋农忙时节各返回一次。直到第三年才不限定返回的季节和居住的天数。这样,往返于两家间,有时长达三五年,有时长达七八年。这种习俗弊多利少,后来便趋于消失。

  仫佬族婚礼别具一格,很有风趣。其中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 ”。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