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52:36

1、税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国家中,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社会主义税收的‘取之于民’反映社会主义税收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是满足全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必要扣除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税收的‘用之于民’反映了税收所代表的这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归全社会共同占有,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
  3、举例说明
  (1)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3397亿元,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支持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2)再比如,2005全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分别为774亿元、536亿元、138亿元和123亿元。其中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全国各级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中央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90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7651所学校受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694亿元;同年,全国税收收入共完成3.76万亿元(不含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增收6770亿元。依据两个收入数字来看,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95%以上。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温家宝总理在总结政府2006年的7项工作时,几乎每一项工作都涉及税收。我们从中撷取一二:

  比如,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3397亿元,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支持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