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谚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3:46:26
这是一道判断题,说对或错,并且说明理由

错,谚语来自民间的通俗而有深刻道理的语言,而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乃儒家经典,书面语,非谚语。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这句话是正确的,有递进关系,在认识论上可以归结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还可以理解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肯定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体现出了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这种论点,所以是正确的。

急事, 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 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所以这是书中名言,不是谚语。

错,这不是不是谚语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是谚语,也不是楼上说的书面语,应该属于格言,因为有出处,名人所说或是出自典籍就叫格言或名言。
书面语是与口语相对的,谚语是和歇后语,格言等相对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古语,是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