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的同母姐姐是固伦公主(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她却是和硕公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2:06:57
清朝公主有固伦与和硕之分,皇后生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皇妃生的女儿是和硕公主。但是皇七女与皇九女同为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皇七女比皇九女大两岁。但是皇七女的称号是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却是和硕和恪公主。为什么呢?

虽然很多人娶公主都为有“夫以妻荣”之感,但有时候也会“妻以夫荣”。和静下嫁蒙古的拉旺多尔超勇亲王策凌、父亲王成衮扎布,不仅是皇室至亲(策凌是康熙的女婿),而且都为清朝连续的稳定做出极大的贡献。因为他们已经是亲王,没有可以晋封的空间,于是对其妻子予以晋升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类似“妻以夫荣”的做法在清代满蒙联姻的例子并不少见。在清代,按照定制,固伦公主至乡君的封号授予都有一定等级制度。但是在下嫁的宗室之女中,经常都会因强化联姻而进行一些变化。如按规定,宗室王公之媵妾所生女不册封,但乾隆年间特别规定“如果亲王郡王的媵妾所生女,有许予外藩蒙古者,可以封为乡君”。另外,遇到欲招的某蒙古额驸品级较高,但年貌相当的皇家女却身份较低,于是为了提高额驸封号,将出身较低的格格破格或破例封以较同的位号。如康熙四十一年四月,辅国将军富达礼之女被指嫁漠北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亲王策旺扎普,因其为和硕亲王,而辅国将军之女根本不具备受封的资格,何况此女为媵妾所生,于是康熙特命将此女内廷抚养(做做样子而已),又封为郡君。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额驸因功、劳绩突出,还可以晋升封号。如策凌娶康熙女和硕纯悫公主而成为和硕额驸。雍正十年,策凌因为统漠北蒙古兵歼击准葛尔部之军,取得额尔德尼召大捷,而晋授固伦额驸,此时和硕纯悫公主已故去多年,也因“夫荣”而被追赠为固伦公主。和静公主的情况与此相似。

lz你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存有疑问。有疑问的最大关注点不仅仅是因为和恪公主的姐姐是固伦公主,而是因为她是嘉庆皇帝的亲妹妹。有清一代,除和恪公主之外,其他皇帝的同胞姐妹都是固伦公主,因此说历史亏待了和恪公主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有的时候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才行。

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首先是从制度上来说,清朝到了乾隆时虽然有了比较完备的公主册封制度,可事实上实施起来却一直不是很严格,所以就有了很多破格晋封的固伦公主以及在康熙朝以后长公主制的消亡。

清朝皇帝的同胞姐妹在兄弟登基之前还是和硕公主的只有温宪和和恪两个人,那就从她们二人的具体情况分析。

个人认为,温宪公主的追封除了与雍正的同胞之情以外还存在着很多原因,比如说孝恭太后和隆科多。温宪公主是孝恭三个女儿中唯一长大成人的,追封温宪无疑是对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