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西南夷和鲜卑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3:27:30

西南夷是汉代对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诸族经济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部族定居,主要从事农耕;昆明从事游牧;其余各族或农或牧。与巴蜀有商业来往。两汉于其地置八郡进行管辖。《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据,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嵩、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嵩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娏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嵩、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东北至叶榆,有莋都国,东北有冉娏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娏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太平御览》卷七九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义.四夷》:“氐言抵冒贪饕,至死好利。乐在山溪,本西南夷之别种,号曰白马。孝武帝遣中郎将郭昌等引兵征之,降服,以为武都郡。”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西元前3∼西元5世纪分布在今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南部一带。战国时秦在西南地区置巴、蜀、汉中三郡。西汉武帝至东汉初继续经营,先后置犍为、牂牁、越雟、汶山、沈黎、武都、益州和永昌等八郡。这一地区居民是氐羌、百越、百濮的许多部落。在滇中和滇东北有僰、滇、靡莫、劳浸、叟等;在滇西有雟、昆明、斯榆、桐师、雟唐、哀牢等;在滇东南和黔西有夜郎、句町、漏卧、且兰等;在滇北、川西南有邛都、陡、筰都、摩沙等;在川西北和甘南有冉駹、白马等。
西南夷中氐羌占绝大多数。僰在西南夷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接近于汉族。分布在川、滇的有邛僰、西僰和滇僰。汉初滇国居民以僰为主,多定居坝区,农业发达。境内还有劳浸、摩莫和叟杂处其间。叟人即商周时的蜀人,是越雟郡(今西昌一带)主要居民。斯榆即雟、叟,分布于楪榆(今大理)、桐师(今保山)间。雟、昆明从事游牧。与越雟同时设置的沈黎郡(今四川省汉源)则是筰族住地。
这些西南夷中的氐羌部落后来相互融合,成为近代汉藏语系藏缅语各族的先世。百越和百濮分布在云南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