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6:29:22
帮帮忙哦。。。。。。

乐曲结构为ababa,可看成是轮旋曲式或小三段式

肖邦的练习曲虽然绝大多数作于 30年代,但已非常成熟,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也属于杰作。首先,它们具有高度的独创性,把艺术性和技术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19世纪初以来钢琴练习曲常流于单纯技术性的机械、平庸和枯燥。从技术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是技术题材最为集中,训练价值最为有效的,而且可以说它们开拓了近现代钢琴的新天地;从音乐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已不再是单纯的统习曲,而是真正的艺术珍品群很好的音乐会表演曲目。正是肖邦的练习曲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作品由十二首练习曲组成,每首具有明确的技术锻炼目的。如第一首练右手的伸张和大把位的分解和弦;第二首练右手3、4、5指的独立、灵活和翻越弹奏等等。在这同时,每首练习曲又具有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加第三首中抒情如歌的旋律在下方三个声部伴奏下奏出,非常优美动听,并寄寓了深情——肖邦对祖国的热爱。肖邦在晚年教学生弹奏名时,曾请不自禁的呼喊;“啊!我的祖国!”它的中段激情澎湃,充满焦虑不安和挣扎、反抗的精神。又如第十二首在左手持续不断的音流衬托下,右手奏

出了号声般的动机。

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所以它被称作《革命练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