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43:22

直到19世纪末,大多数人类学家的研究都是出自于“安乐椅上的玄想”,所采用的资料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旅行者或殖民者的记录。人类学家的第一次田野工作是1898-1899年由哈登率领剑桥大学考察队赴托雷斯海峡的调查。随后,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积极提倡田野调查,开创了田野工作的新纪元。
田野工作就是在一个社区中从事周密的、长期的人类学调查研究。考古学家也从事田野调查工作,但他们总体上说并不将活生生的人当成研究对象。社会学家同样有田野调查。但是,这种研究在这门学科中从来没有主导范式。鉴于它在认识论、历史及社会化方面的实践,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在概念化及其实践方面与其它的田野研究存在差别。循规蹈矩的民族志撰写人被看作是参与观察者。不过,调查者也进行定量调查,文本的、人口统计的或者其它类型的分析,这都取决于当地的情况及研究项目的属性。
从事传统田野工作的研究者应该身临其间并获得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这种经历及观察的范围和深入程度对于将那些通过更为正式的手段(例如结构式访谈)获得的资料放进文化背景中分析有帮助。它的支持者认为:对人类及其文化的诸多认知必须通过直接体察的方式才能实现,这与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和距离形成对照。即只有通过心智的方式才能实现认知。如苏珊?哈丁(Susan Harding)所述:“特定的让民族志撰稿人入迷的现实的材料及共享的无意识知识的材料其实只不过是经验性的东西”。全身心投入式的田野工作的提倡者认为:它的优势首先在于,如果作为研究对象的该社区的成员明白,田野工作实际上就是试着按他们的方式生活,讲他们的语言并从尽可能多的维度去理解他们的生活,那么他们会更热心地提供信息、表现出要多的信任、并允许去参加仪式,等等。其次,研究者能打破常规并推翻未得到检验的假设。
长期周密的“近距体验”式田野工作的提倡者们建议把田野工作当成一种获得深层的多维度田野知识——那些在一个社区只呆上几天或几个星期的调查研究者是不可能得到的——的方法。一个田野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更有可能学到隐秘的知识。因而,只有使用各种田野工作方法,而不仅仅靠单刀直入式的询问来获得那些连文化的持有者都未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