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该怎么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27:00
如题:从语法角度讲主谓之间往往要停顿,好像应该是“野芳/发而幽香”;可是从翻译角度——“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像应该是“野芳发/而幽香”。
实在不知道怎么给学生讲,恳请赐教!
下一句“佳木秀而繁阴”的翻译是——“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见课本注释)

1、断句:野芳发 / 而幽香。意思是“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原文简介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3、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

我们刚学了,是:野芳发/而幽香

野芳/发而幽香
“而”的前面有自然停顿,所以听上去像“野芳发/而幽香”
这句若翻译为“野花开放 香气扑鼻”就更好理解些,“野花开放”作为整体,被“香气扑鼻”修饰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野形容芳,应该一起念,发是个动词,可以单独出来念。
下同

野芳发/而幽香
听录音也可以听出来~!

野芳/发而幽香,野芳是主语,发和幽香是并列的成分

再读了几遍,感觉从语感上来说,还是野芳发,这里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