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一下这个句子:而世又不能死节者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4:48:18
不知哪位能帮忙翻译一下,急用急用!谢谢啦!

而社会上的人又不能把我跟为保守气节而死的人相比。

世上不能为节义而死的人到处都是(很多).(解释忍辱而生的原因)。选入中学课文的解释稍有不妥,应该更正。
<报任安书>

“不与能死节者比”释义

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2004年版)收入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其中有“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一段。“与”字下没有注释。

据我们考察,对于“与”字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载此文,唐颜师古注:“与,许也。”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四十一亦有此文,唐李善注:“与,如也。”鲁教版语文课本无注,配套教学参考书(必修三,2004年版)译“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而世俗又不把我和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提并论”,把“与”字理解为介词“和”, “比”解释为“等同,相提并论”。教材编者自认为“与”的介词用法常见,无须作注。以上三种解释,差别极大,需要我们做出判断。

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汉书第十一》中指出,《文选》李善注本作“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无“比”字,李善解释此句为“言时人以我之死又不如能死节者。言死无益也。”颜师古注释此句为“不许其能死节”,不释“比”字,则其所见底本无“比”字。如此,“比”字是后人所加,当删。

“与死节者”即“谓死节者”,此句意思为“世人又不谓我能为节而死,特谓我罪该当死,不可解免耳”。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家大人曰:与,犹谓也”,解释确切,引例甚多。例如,《大戴礼·夏小正》传曰:“獭兽祭鱼,其必与之兽,何也?曰:非其类也。”“其必与之兽”,即“其必谓之兽”,译作白话就是“一定称它为兽”。同篇“其与之室,何也?操人而就家,入人内也。”“其与之室”也就是“其谓之室”。又《曾子事父母篇》“夫礼大之由也,不与小之自也”。解释为“礼在由其大者,非谓由其小者。”《史记·高祖本纪》“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此段在《汉书·高祖纪》作“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此可旁证“与”字有“谓”义。

前人不了解“与”字有“谓”义,而把“与”当作介词,但解释不通,于是后面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