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词中使用了唐诗的句子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19:40
姜夔《扬州慢》,词中使用了唐诗的句子有
A 春风十里; B 荠麦青青; C 废池乔木; D 豆蔻词工; E 青楼梦好; F 二十四桥; G 清角吹寒
(多选)

adef
春风十里扬州路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明月夜

其他就没印象了

A,E,F.

D EF

A
D
E
F

——姜夔《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时人民遭受的战争灾难。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背景均作了交待。

词的上阕写景,着重写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整个扬州城一片萧条、凄凉: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是淮河东路著名的都城,那么城东禅智寺旁的竹西亭就是扬州最美好的去处,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经过昔日扬州风光绮丽,处处亭台楼阁的十里长街,如今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了,景象显得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进犯长江回去以后,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苑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因为怕引起痛苦的回忆,谁也不愿再提起那两次残暴的战争,让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