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来源什么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19:14

客家渊源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客家人的迁徙
五次中原迁徙说
有关客家人的迁徙,1930年代的客学大师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并在这五次迁徙过程中繁衍发展而来。这五次大迁徙的大致过程是:
第一次在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始于唐代,大批北方汉民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往相对安宁的赣闽粤地区,成为 第一批客家先民;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北方民族入侵,一批批汉民迁往赣闽粤地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渐交融,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是清朝末年,赣南由于满族统治者的蹂躏以及瘟疫发生,人口锐减,加之闽西和粤东人口膨胀,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一部分客家人又回迁赣南,另有一部分迁往四川;
第五次在近代,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往沿海,有的则移居海外。
六次中原迁徙说
后来,海外(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客家人从各家各族的族谱统计,亦得出了以下六个主要的迁徙时期(参考:[1]):
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期 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派遣了大批军民到粤北。后代子孙被称为北江客家。这是客家称谓的首次出现。
第二次在东晋永嘉年间 因为五胡乱华,使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