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温度越高越亮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07:43

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看以上各楼的说法似乎也还是有些复杂。
首先我认为要相同功率的对比,不同功率没有可比性。如100瓦的肯定要比40瓦的亮,且温度肯定100瓦要比40瓦高。从灯光的颜色看,40瓦的灯偏红,100瓦的就白的多了。可见40瓦的色温低,温度也低。
灯发光以外的能量可以认为都是红外线,同功率的灯,发热高的说明红外线成分高,那么光效率就低了。
说的微观一点,同功率的灯,偏红的灯丝温度要比偏白的低。但玻璃壳的温度偏红的要比偏白的高。

是的。白炽灯温度越高越亮。

白炽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它的亮度和灯丝温度呈正比,理论上灯丝越热它就越亮。

然而,降低灯丝温度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钨丝工作温度高达2700℃时,灯泡点亮不到1个小时就熄灭;钨丝工作温度下降到1700℃,使用寿命可以延长到1000个小时以上。

要想白炽灯更多地发光,就得提高灯丝的工作温度;要想减少钨丝的蒸发以延长灯的寿命,又得降低它的体温。二者是矛盾的。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注意到,当灯泡里充有空气的时候,虽然灯丝很快会被氧化,但是钨的蒸发却变慢了。原因其实很简 单。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使钨氧化的只是占空气总量1/5的氧气;至于其余的大约占4/5的氮气,它不仅没有参与对钨的破坏作用,反而阻碍钨分子的运动,降低钨的蒸发速度。

过去人们为了保证白炽灯寿命,不得不把玻壳中的空气抽走。可以把气体不会跟钨发生化学反应的氮气充到玻壳里去。

如果灯泡里是真空的,那么当钨丝接通电源,温度升高后,钨的分子就会大量地脱离灯丝,玻壳里一旦充进了氮气,白炽的灯丝周围就会形成一薄层稳定的气体保护层。这样钨丝的蒸发速度就慢得多了。结果是出现了充氮气的白炽灯泡。

但是因为氧气或水蒸汽都会在钨丝工作时跟它起氧化反应,所以对充气的含氧量和含水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充气使钨丝的蒸发速度变慢,同样的使用期限可以使灯丝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所以充气灯泡的发光效率比真空灯泡要高。一般来说,充气灯泡的发光效率要比真空灯泡高出1/3以上。

白炽灯温度越高越亮?怎么回答都似乎不科学.各类灯都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