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词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3:15:06
周邦彦写的“满庭芳”涉及到的清真词,它对后世创作有哪些影响

两宋词人之中,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为苏、周、辛、姜,在北宋词人中周邦彦的座次仅次于苏轼,而在诗词爱好者那里,对周邦彦的评价似乎并不及词史地位那么高。尤其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清真词的批评:“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对后世读者的影响较大,后人遂将周词看成过分讲求文辞雕琢而丧失真实性情的作品。平心而论,周词的确不及北宋早期的名家语浅情深,风韵自然,有令人一见如故的感觉,这是他雕琢字句的弊病,却也成就了他独特的风格。《词洁》中说:“美成词乍近之觉疏朴苦涩,不甚悦口,含咀之久,则舌本生津。”他的词不是芳甜满口的水蜜桃,却是需要咀嚼回甘的橄榄果。
周邦彦词堪称“词中老杜”的地方,除了写作技巧集北宋之大成之外,还有另一方面则是对词律的贡献。他是一个音乐家,自题堂名为“顾曲堂”。三国名将周瑜以善于音律知名,听到奏乐有讹误,必然顾视一下奏乐者以目示意,所以当时有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周邦彦以这位同姓前辈的典故作为堂名,足见对自己音律方面成就的自信心。王国维称他的词音律之美妙,虽然到现代乐谱已亡,不知如何演唱,但是“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从这首《兰陵王》就可以看出,时曼长时急促的音节,既舒缓又跳转的叙事,如同辘轳一般交织在整篇词作之中,句法拗折到了极点,反而显出一种奇特的和谐婉转,这种技法已臻化境,所以王国维赞叹说:“两宋之间,一人而已!”从青年时期的不喜欢,到晚年的由衷钦佩,这其中不仅仅是鉴赏者的功力提升、视野有变,多半同心境也有一定关系,大约周邦彦的作品,不是少年读者眼中的“清真词”,而是中年之后值得收藏的“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