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爱国词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47:25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

辛弃疾具有军事、政治才干,因而他的词也就不是传统的文人词,而是英雄之词。后人将他与苏轼比较,认为“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是弓刀游侠”(谭献《谭词评辩》),比较准确地指出了辛弃疾与苏轼的不同特点,所以,有人评价他的词是“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辛词的特别之处在于:从内容来说,辛词的表现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就宋词总体而言,始终是“剪红刻翠”的婉约词占主流,南宋也是如此。而辛弃疾的词不仅描写离愁别恨,更多的是失路之悲、家国之忧、不平之气、愤懑之情,同时不乏农村风光、自然景色的描写。在题材的开拓方面比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尤其是他将词这种娱乐性的文体与国家、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使词成为一种抒发“英雄气”的庄重体裁,这比苏轼做得更为全面、彻底。

从艺术来说,辛词表现出十足的大家风范。

首先,辛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无疑,豪放是辛词的主要风格,除此之外,他有的作品秾纤华丽似花间体,如《唐河传》;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如《玉楼春》;有的轻巧尖新,如《丑奴儿》;有的婉丽清畅,如《念奴娇》;有的缠绵婉约,如《祝英台近》。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多样的风格表现了辛弃疾兼收并蓄的才情与胸怀。例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首词表面上看来是表现伤春情怀及后宫争宠的争斗,属于婉约词的范畴,但实际上却是表现辛弃疾在政治上被忌妒、排挤、打击的遭遇,这又属于豪放词的范畴,这就奇妙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在一起。

其次,辛词的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这主要表现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辛弃疾的词往往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来描写空间和时间,选取的意象也决非婉约派的兰柳花草,而是富有阳刚之气的意象。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摸鱼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