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则禀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则拟进,其付授者用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3:09:53
其中宣和扎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遇见大事(枢密使)要当面上奏给皇帝,然后奉旨处理公事用宣头;对于小事则拟文上报给,然后奉旨处理公事则用一般的札子。

“宣”指的时“宣头”。
晩唐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五代后唐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宣头可能指的就是比较正式的旨意、文书了,比如圣旨了。

“扎”是“札子”。多指手谕、一般性公文。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指薄小的木片,古人常用它作为书信的载体。札用作公务文书,最早见于《南史》,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即用黄纸札代替檄版,作为国家授予官位的凭证。唐、宋皇帝有时用书信形式发布命令、指示,称为御札。
宋代大臣上殿奏事时使用的奏疏称为札子,宰相向属下行文也用札子。 御札、札子都是程式比较简便的文种。札、札二字音同义近,那是大臣为了避免与皇帝用的札字相同。元、明、清各代沿袭宋代的札字,改称札付,是中央六部和其他高级官府使用的下行文种,但与札不同。
所以札子也可以是官员向下发行的公文了。

不好意思说得不明白了。

宣应该做征召讲,扎,同“札”,一种下行公文。

意思是说,大事当面禀奏,直接召见部门负责人,小事以奏报即可,上级直接给部门负责人下命令。